★ 菩提僧團所譯的經典,以及巴利佛經,除了幫助他人學習戒律、定力和智慧外,不應該用於其他目的!並請保留:完整的經文內容和參考說明,非常感謝! ★
《佛遺教經》淺譯與解說【第117句】(
請調高畫質至51分44秒)
[117] 亦是,無明黑暗,大明燈也;
【譯文】{四聖諦的智慧!也就是像:
無明生死輪迴、黑暗世間的大明燈呀!}
〖解說〗{《相應部經典‧蘊相應‧說法品‧明經》說示(智慧明燈):
〝〈壹、前言 ➲〉
[爾時,世尊]在舍衛城因緣。
坐於一旁之某比丘,曾如此白世尊言:
「大德!其被稱為:『(有)明、(有)明』者;
大德!何者稱為:『(有)明』耶?
又由於何者,可被稱為:『已獲得(有)明』耶?」
〈貳、觀察五蘊 ➲〉
〔㊀ 內觀色蘊 ➥〕
「比丘!已聽聞(佛法)之聖弟子於此世間──
其智慧知:『色(蘊)!』
其智慧知:『色(蘊)之集起!』
其智慧知:『色(蘊)之滅盡!』
其智慧知:『迅速到達色(蘊)滅盡之道跡!』
〔㊁ 內觀受蘊 ➥〕
比丘!已聽聞(佛法)之聖弟子於此世間──
其智慧知:『受(蘊)!』
其智慧知:『受(蘊)之集起!』
其智慧知:『受(蘊)之滅盡!』
其智慧知:『迅速到達受(蘊)滅盡之道跡!』
〔㊂ 內觀想蘊 ➥〕
比丘!已聽聞(佛法)之聖弟子於此世間──
其智慧知:『想(蘊)!』
其智慧知:『想(蘊)之集起!』
其智慧知:『想(蘊)之滅盡!』
其智慧知:『迅速到達想(蘊)滅盡之道跡!』
〔㊃ 內觀行蘊 ➥〕
比丘!已聽聞(佛法)之聖弟子於此世間──
其智慧知:『行(蘊)!』
其智慧知:『行(蘊)之集起!』
其智慧知:『行(蘊)之滅盡!』
其智慧知:『迅速到達行(蘊)滅盡之道跡!』
〔㊄ 內觀識蘊 ➥〕
比丘!已聽聞(佛法)之聖弟子於此世間──
其智慧知:『識(蘊)!』
其智慧知:『識(蘊)之集起!』
其智慧知:『識(蘊)之滅盡!』
其智慧知:『迅速到達識(蘊)滅盡之道跡!』
〈叁、總結 ➲〉
比丘!此被稱為:『(有)明!』
又由於此者,可被稱為:『已獲得(有)明!』」〞
《相應部經典‧諦相應‧申恕林品‧日喻之一經》說示(正見明相):
〝〔一、日喻四諦 ➥〕
(爾時,世尊說:)
「諸比丘!旭日(東)昇之時,凡是其先驅者、其預兆者,即是若有──破曉之明相。
正是,諸比丘!對於四聖諦如實現觀之時,凡是其先驅者、其預兆者,即是若有──(對於四聖諦之)正見。
〔二、正見四諦 ➥〕
諸比丘!於彼比丘(身上),應可被期待──
❶ 將如實了知:『此是苦!』
❷ 將如實了知:『此是苦之集起!』
❸ 將如實了知:『此是苦之滅盡!』
❹ 將如實了知:『此是迅速到達苦滅之道跡!』
〔三、圓滿四諦 ➥〕
是故,諸比丘於此世間──
⓵ 必須努力修習:『此是苦!』
⓶ 必須努力修習:『此是苦之集起!』
⓷ 必須努力修習:『此是苦之滅盡!』
⓸ 必須努力修習:『此是迅速到達苦滅之道跡!』」〞
《相應部經典‧諦相應‧轉法輪品‧轉法輪經》說示(四聖諦的內涵):
☆ 四聖諦( Catunnaṃ ariyasaccānaṃ ) ➾
① 苦聖諦( Dukkhassa ariyasaccassa ) ☞
五取蘊苦(執取身心世界的苦果):
⑴ 色蘊──生老病死苦;
⑵ 受蘊──愁悲憂惱苦;
⑶ 想蘊──怨憎會苦;
⑷ 行蘊──愛別離苦;
⑸ 識蘊──求不得苦。
② 集聖諦( Dukkhasamudayassa ariyasaccassa ) ☞
三種渴愛(執取身心世界的因緣):
⑴ 慾愛──對於慾望的渴愛;
⑵ 有愛──對於擁有的渴愛(包括對於來生的追求);
⑶ 無有愛──不捨失去的渴愛(包括對於梵行的追求)。
╭┄→痴(捨受)╮ ╭┄→瞋(苦受)╮
求不得(意思食) ┆ 怨憎會(觸食) ┆
↑ ↓ ↑ ↓
➊慾愛(愛尋無常) ➋有愛(瞋尋是苦) ➌無有愛(害尋無我)
↑ ┆
╰┄貪(樂受)←┄愛別離(識食)←┄╯
求不得(意思食) ┆ 怨憎會(觸食) ┆
↑ ↓ ↑ ↓
➊慾愛(愛尋無常) ➋有愛(瞋尋是苦) ➌無有愛(害尋無我)
↑ ┆
╰┄貪(樂受)←┄愛別離(識食)←┄╯
③ 滅聖諦( Dukkhanirodhassa ariyasaccassa ) ☞
涅槃寂靜(滅盡三種渴愛的煩惱):
「它正是任何渴愛之離欲、停止(貪愛)、捨棄(貪愛)、出離(貪愛)而沒有執著,已經被完全地解脫自由。」
( Yo tassāyeva taṇhāya asesavirāganirodho cāgo paṭinissaggo mutti anālayo. )
《長部經典‧大品‧第二十二經‧大念住經》說示(道聖諦的解釋):
④ 道聖諦( Dukkhanirodhagāminiyā paṭipadāya ariyasaccassa ) ☞
八聖道分(去除三種渴愛的道跡,也就是對於倫理道德的實踐):
⑴ 正見──在身心世界洞察四聖諦的智慧;
⑵ 正思惟──離開貪瞋害的三種不善尋思;
⑶ 正語──離開妄語、兩舌、惡口、綺語;
⑷ 正業──離開殺生、偷盜、邪婬三惡業;
⑸ 正命──不以違反道德的方式經營生活;
⑹ 正精進──斷惡修善努力精進於四正勤;
⑺ 正念──隨時隨地在身受心法中修內觀;
⑻ 正定──從初禪到四禪以上修止觀法門。
《相應部經典‧諦相應‧申恕林品‧日喻之二經》說示(四諦佛光):
〝〔一、宇宙光明 ➥〕
(爾時,世尊說:)
﹙➊ 混沌未明 ☙﹚
「不知多久,諸比丘!連日月亦未出現於世間之前──
則由於大光明、大光耀既未出現;
以致彼時黑暗,成為迷惑之黑夜。
既未知何時晝夜;
亦未知月份週數;
更未知季節年歲。
﹙➋ 天地初分 ☙﹚
又於其後,諸比丘!當日月的確出現於世間之時──
則由於大光明、大光耀既然出現;
彼時既無黑暗,亦無迷惑之黑夜。
於是知(何時)晝夜;
了知其月份週數;
了知其季節年歲。
〔二、佛慧光明 ➥〕
﹙➊ 佛未出世 ☙﹚
正是,諸比丘!不知多久,如來、應供阿羅漢、正等正覺者,若尚未出現於世間之前──
則由於大光明、大光耀既未出現;
以致彼時黑暗,成為迷惑之黑夜。
既無四聖諦教導之宣說;
(亦無四聖諦)施設之被著手建立、開演揭露;
(亦無蘊界處之)劃分、闡釋證明。
﹙➋ 佛現世間 ☙﹚
又於其後,諸比丘!當如來、應供阿羅漢、正等正覺者,的確出現於世間之時──
則由於大光明、大光耀既然出現;
彼時既無黑暗,亦無迷惑之黑夜。
於是有四聖諦教導之宣說;
(亦有四聖諦)施設之被著手建立、開演揭露;
(亦有蘊界處之)劃分、闡釋證明。
﹙➌ 佛宣四諦 ☙﹚
何等為四(聖諦)耶?(即是──)
⑴ 苦之聖諦;
⑵ 苦之集起聖諦;
⑶ 苦之滅盡聖諦;
⑷ 迅速到達苦滅之道跡聖諦。
〔三、圓滿四諦 ➥〕
是故,諸比丘於此世間──
⓵ 必須努力修習:『此是苦!』
⓶ 必須努力修習:『此是苦之集起!』
⓷ 必須努力修習:『此是苦之滅盡!』
⓸ 必須努力修習:『此是迅速到達苦滅之道跡!』」〞}
《佛遺教經》課誦本【淺譯與解說版】 The Buddha's Last Bequest
── 佛曆 2562.8.18(日)菩提僧團 ──
── 佛曆 2565.5.5(四)更新 ──
── 佛曆 2565.5.5(四)更新 ─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