★ 菩提僧團所譯的經典,以及巴利佛經,除了幫助他人學習戒律、定力和智慧外,不應該用於其他目的!並請保留:完整的經文內容和參考說明,非常感謝! ★
《佛遺教經》淺譯與解說【第139句】(
請調高畫質至1時2分56秒)
[139] 滅苦之道(聖諦),實是真道,更無餘道。』
【譯文】{道聖諦──八正道──熄滅貪瞋痴的唯一正道:
修習戒定慧,熄滅貪瞋痴,才是解脫涅槃的正確道路……
不可能依賴外力方式(如上帝、阿彌陀佛)可以達到。』}
〖解說〗{《增支部經典‧四集‧初五十經篇‧輪品‧最上淨信經》說示(什麼是第一義諦):
〝➀ 諸比丘!於一切有為法中,八聖道分可說為第一,
諸比丘!凡信仰八聖道分者,乃信仰第一;
復次,信仰第一者,乃有第一之異熟。
➁ 諸比丘!於一切有為或無為法中,離貪可說為第一,即是:
『醒憍醉──破除憍慢、癒渴──調伏渴求、破窟宅──
根絕阿賴耶、斷輪迴、盡渴愛、離貪、寂滅、涅槃者是。』
諸比丘!凡信仰離貪之法者,乃信仰第一;
復次,信仰第一者,乃有第一之異熟。〞
八聖道分是有為法也是第一義諦!
離貪最上戒定慧都不是夢幻泡影!
《相應部經典‧道相應‧恆河中略品‧依止東之一~五經》說示(八聖道分如五大河傾向於大海):
『諸比丘!譬如!恆河,趣向於東、傾向於東、臨入於東。
諸比丘!如是!比丘,修習八聖道分、多修八聖道分,則趣向涅槃、傾向涅槃、臨入於涅槃。』
☆ 佛陀時代的印度五大河 ➾
① 恆河( Gaṅgā nadī ) ☞
發源於印度北阿坎德邦的根戈德里(英語: Gangotri )等冰川;
流經瓦拉那西(位於鹿野苑旁邊)、帕特納市(古稱華氏城阿育王遷都於此);
與布拉馬普得拉河會合,流入印度洋。
又或譯為:恆迦河、恆伽河(英語: Ganges )。
② 夜摩那河( Yamunā nadī ) ☞
發源於北阿坎德邦(英語 Uttarakhand )的喜馬拉雅山冰川;
流經新德里、馬圖拉(英語: Mathura ,又譯為馬土臘,佛世時蘇羅娑國的首都 Madhurā );
在安拉阿巴德市(佛世時跋蹉國首都憍賞彌的附近)匯入恆河。
如今叫做:亞穆納河、朱木納河(英語: Jumna river )。
又或譯為:閻牟那河、耶牟那河。
③ 阿致羅筏底河( Aciravatī nadī ) ☞
發源於尼泊爾境內西側邦克(英語: Banke )國家公園附近;
流經舍衛城;
在今天巴達那市(英語: Patana )附近匯入格爾納利河。
如今叫做:拉普提河、雷提河(英語: Rapti river )。
又或譯為:阿夷羅跋提河、阿恃多伐底河。
④ 舍勞浮河( Sarabhū nadī ) ☞
發源於尼泊爾境內西側拔地雅(英語 Bardiya )國家公園附近;
流經阿約提亞(英名: Ayodhya ,佛世時拘薩羅國的車城,亦名:沙計多 Sāketa );
南流至恰普拉(英語: Chapra )附近匯入恆河。
如今叫做:格爾納利河(又名加格拉河、嘎哥拉河,英語: Ghaghara river )。
又或譯為:薩羅浮河、薩羅由河。
⑤ 摩醯河( Mahī nadī ) ☞
發源於尼泊爾境內東側;
流經馬德普拉(英語: Madhepura ,佛世時鴦伽國拔提城之奢提耶林 Bhaddiye Jātiyāvane )的西方;
南流至巴加爾布爾(又名巴加鋪,英語: Bhagalpur ,鴦伽國的首都瞻波城 Campā )的東方而匯入恆河。
如今叫做:戈西河、庫西河(英語: Koshi river, Kosi river )。
又或譯為:摩企河、莫醯河。
『(四六偈:)
「泡喻知身已(內觀身像一團泡沬後),
現證悟幻法(正覺已知海市蜃樓時);
已斷惡魔花(摧毀了愛欲魔的火花),
不見死王林(消褪五蘊死神的園林)。」
(❄ 法句經故事:觀身如幻影的比丘 ~☺)
有一次,佛陀停留在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時,有位比丘得到佛陀給他的觀想題目後,到一處森林裡去禪修。
他雖然很精進,卻進步不多,因此對自己不滿意,並且想道:
「我要回去,請佛陀另外給一個比較適合我氣質的題目。」
想完之後,他就出發回祇樹給孤獨園。
途中,他遇見海市蜃樓,仔細思惟之後,他明白這種現象不過是水的幻影而已。
人的血肉之軀同樣也只是生老病死的幻像,實際上無我。
他當下繼續觀想海市蜃樓的幻像。
後來,他又到(佛陀時代的印度五大河之一)阿致羅筏底河邊洗浴。
洗完後坐在河邊的樹下休息時──
看見飛濺的水花泡沫時,他明白血肉之軀的無常。
這時候,佛陀在祇樹給孤獨園中,看見他的情形,就放光,向他說法:
「比丘!你的觀念正確,繼續保持下去!
能夠觀身如水花般無常,幻影般無我是很好的事。」
佛陀告誡後,這比丘就證得阿羅漢果。』}
《佛遺教經》課誦本【淺譯與解說版】 The Buddha's Last Bequest
── 佛曆 2562.8.18(日)菩提僧團 ──
── 佛曆 2565.5.5(四)更新 ──
── 佛曆 2565.5.5(四)更新 ─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