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佛遺教經》解說第78句【是故汝等,宜當端心,以質直為本。】 The Buddha's Last Bequest 78

2019082210:56
 
     ★ 菩提僧團所譯的經典,以及巴利佛經,除了幫助他人學習戒律、定力和智慧外,不應該用於其他目的!並請保留:完整的經文內容和參考說明,非常感謝! ★



       

《佛遺教經》淺譯與解說【第78句】( 請調高畫質至31分16秒

    [78] 是故汝等,宜當端心,以質直為本。

    【譯文】{所以,大家必須端正自己的『心』;
    做人處世應該誠實正直、知恥改過、表裡如一。}


    〖解說〗{這是愛欲蓋 ➾ 貪求名聞利養的『心』,也就是愛欲蓋!

    《長部經典‧波梨品‧第三十四經‧十上經》說示(十無學法):
    ☆ 十無學法( Dasa asekkhā dhammā ) ➾
    無學( Asekkhā )是指:證得阿羅漢果的聖者。
    十無學法是指:阿羅漢已經圓滿的十項聖人美德。
    ➊ 無學的正見──禮(而有慈);
    ➋ 無學的正思惟──慈(而有仁);
    ➌ 無學的正語──仁(而有愛);
    ➍ 無學的正業──愛(而有信);
    ➎ 無學的正命──信(而有義);
    ➏ 無學的正精進──義(而有和);
    ➐ 無學的正念──和(而有平);
    ➑ 無學的正定──平(而有廉);
    ➒ 無學的正智──廉(而有恥);
    ➓ 無學的正解脫──恥(而有禮)。

    《增支部經典‧十集‧五十經篇之三‧沙門想品‧種子經》說示(賢善種子):
    『〔一、十邪因果 ➥〕
    ﹙➊ 邪見因緣 ☙﹚
    (爾時,世尊說:)「諸比丘!(不善)士夫眾生之邪見、邪思惟、邪語、邪業、邪命、邪精進、邪念、邪定、邪智、邪解脫者──
    既凡隨見解而被身業完全之接受,
    又凡隨見解而被語業完全之接受,
    又凡隨見解而被意業完全之接受,
    又舉凡意圖、希望、誓願、行為──
    使彼導致一切不可樂、不可愛、不可意、不祝福、不安樂之事物。
    其何以故耶?
    諸比丘!彼實因不善見解,而導致罪惡也!
    ﹙➋ 因果譬喻 ☙﹚
    又,諸比丘!譬如苦楝樹之種子、或葫蘆之種子、或苦瓜之種子,
    已播種於潮濕之土壤,
    或吸取大地之養份,
    又吸收水份,
    彼一切(之種子)皆能引生苦澀、辛辣、痛苦不適(之果實)。
    其何以故耶?
    諸比丘!實因種子不善也!
    ﹙➌ 邪見果報 ☙﹚
    諸如此類,諸比丘!(不善)士夫眾生之邪見、邪思惟、邪語、邪業、邪命、邪精進、邪念、邪定、邪智、邪解脫者──
    或凡隨見解而被身業完全之接受,
    又凡隨見解而被語業完全之接受,
    又凡隨見解而被意業完全之接受,
    又舉凡意圖、希望、誓願、行為──
    使彼導致一切不可樂、不可愛、不可意、不祝福、不安樂之事物。
    其何以故耶?
    諸比丘!彼實因不善見解,而導致罪惡也!
    〔二、十正因果 ➥〕
    ﹙➀ 正見因緣 ☙﹚
    諸比丘!(賢善)士夫眾生之正見、正思惟、正語、正業、正命、正精進、正念、正定、正智、正解脫者──
    或凡隨見解而被身業完全之接受,
    又凡隨見解而被語業完全之接受,
    又凡隨見解而被意業完全之接受,
    又舉凡意圖、希望、誓願、行為──
    使彼導致一切可樂、可愛、可意、祝福、安樂之事物。
    其何以故耶?
    諸比丘!彼實因賢善見解,而導致幸福也!
    ﹙➁ 因果譬喻 ☙﹚
    又,諸比丘!譬如甘蔗之種子、或稻米之種子、或葡萄之種子,
    已播種於潮濕之土壤,
    既吸取大地之養份,
    又吸收水份,
    彼一切(之種子)皆能引生悅意、甜蜜、豐滿美味(之果實)。
    其何以故耶?
    諸比丘!實因種子美善也!
    ﹙➂ 正見果報 ☙﹚
    諸如此類,諸比丘!(賢善)士夫眾生之正見、正思惟、正語、正業、正命、正精進、正念、正定、正智、正解脫者──
    或凡隨見解而被身業完全之接受,
    又凡隨見解而被語業完全之接受,
    又凡隨見解而被意業完全之接受,
    又舉凡意圖、希望、誓願、行為──
    使彼導致一切可樂、可愛、可意、祝福、安樂之事物。
    其何以故耶?
    諸比丘!彼實因賢善見解,而導致幸福也!」』

    《相應部經典‧迦葉相應‧迦葉品‧像法經》說示(正法久住):
    ☆ 正法( Saddhamma ) ➾
    純正、妙善、勝妙、真實、如實的佛教法。
    ☆ 相似法( Saddhammappatirūpaka ) ➾
    亦作:像法、偽善的法、覆藏的法、惡法。
    假扮成正法、看起來像正法、相似於正法。
    ☆ 正法久住的五個條件 ➾
    ⓵ 尊重師(親近善士);
    ⓶ 尊重法(聽聞正法);
    ⓷ 尊重僧(如理作意);
    ⓸ 尊重學(法隨法行);
    ⓹ 尊重定(精勤止觀)。
    〝世尊說:『迦葉!只要正法(純正、善妙、如實之法)之未滅;
    像法(假扮成正法)之世則不生……
    迦葉!有此等五法存在,將導致正法久住、不混亂、不滅沒!
    五者何耶?
    迦葉!於此,有比丘、比丘尼、信士、信女等:
    ⓵ 尊重師、住隨順;
    ⓶ 尊重法、住隨順;
    ⓷ 尊重僧、住隨順;
    ⓸ 尊重學、住隨順;
    ⓹ 尊重定、住隨順。』〞

    《增支部經典‧八集‧初五十經篇‧慈品‧沙門之莠經》說示(剔除假和尚、假佛教、假道場):
    ☆ 淘汰沙門的污染 ➾
    ① 剔除假和尚(栽培良田譬喻);
    ② 剔除假佛教(簸揚糠秕譬喻);
    ③ 剔除假道場(水管取材譬喻)。
    『〈壹、緣起 ➲〉
    一時,世尊住瞻波恆伽池邊。
    某時,由於當其他比丘責備另一比丘之罪過時。
    彼比丘因為其他比丘所責備之罪過,假設種種遁辭──答非所問、避開話題,
    貌似疑惑、避而不談,
    既憤怒、瞋恚、又顯示不悅。
    〈貳、沙門之污 ➲〉
    於是,世尊告訴比丘曰:
    〔一、前言 ➥〕
    ﹙➊ 世尊斥責 ☙﹚
    「諸比丘!應當擯出此人!
    諸比丘!應當擯出此人!
    諸比丘!應當驅逐此人!
    因為,何必被異類之(非佛)子侵害汝等耶?
    ﹙➋ 害群之馬 ☙﹚
    諸比丘!此處有一類之人,
    正當(害群之馬)如此抑制之時,
    已前進、已返回,
    已前視、已後視,
    已彎曲、已伸直,
    著僧伽梨及缽衣;
    亦類似其他真好之比丘。
    直到(其他)比丘未曾發現其罪過之前。
    以後,若(其他)比丘確實曾發現其罪過之時,
    立刻!當眾人如此知道時──
    (說此類人)『如同──沙門之污染敗壞、沙門之無益穀殼、沙門之穀皮渣滓。』
    當(眾人)如此知道之時,則使驅擯於(僧團)之外。
    其何以故耶?
    勿令污染其他真好比丘之故也!
    〔二、汰偽沙門 ➥〕
    ﹙➊ 良田譬喻 ☙﹚
    正如,諸比丘!於已完善(栽培)之麥田中,能生大麥之污染敗壞、大麥之無益穀殼、大麥之穀皮渣滓。
    正當其根如此抑制(無穗)之時,
    亦類似其他真好之大麥;
    正當葦莖如此抑制(無穗)之時,
    亦類似其他真好之大麥;
    正當葉片如此抑制(無穗)之時,
    亦類似其他真好之大麥──
    直到頂端麥穗尚未生出之前。
    以後,若其頂穗確實出現之時,
    立刻!當眾人如此知道時──
    (說此穀類:)『如同──大麥之污染敗壞、大麥之無益穀殼、大麥之穀皮渣滓。』
    當(眾人)如此知道之時,直接地連根拔起已,棄擲於麥田之外。
    其何以故耶?
    勿令污染其他真好大麥之故也!
    ﹙➋ 害群之馬 ☙﹚
    諸如此類,諸比丘!此處有一類之人,
    正當(害群之馬)如此抑制之時,
    已前進、已返回,
    已前視、已後視,
    已彎曲、已伸直,
    著僧伽梨及缽衣;
    亦類似其他真好之比丘。
    直到(其他)比丘未曾發現其罪過之前。
    以後,若(其他)比丘確實曾發現其罪過之時,
    立刻!當眾人如此知道時──
    (說此類人)『如同──沙門之污染敗壞、沙門之無益穀殼、沙門之穀皮渣滓。』
    當(眾人)如此知道之時,則使驅擯於(僧團)之外。
    其何以故耶?
    勿令污染其他真好比丘之故也!
    〔三、汰相似法 ➥〕
    ﹙➊ 穀堆譬喻 ☙﹚
    正如,諸比丘!當大穀堆簸揚糠秕之時,
    於彼處,凡是穀物中堅固之結實者,將其堆成一堆;
    又,凡穀物中薄弱之秕糠者,被風吹拂至另外一邊。
    立刻!主人持掃帚更儘量地:將其脫離、徹底掃除。
    其何以故耶?
    勿令污染其他真好穀物之故也!
    ﹙➋ 害群之馬 ☙﹚
    諸如此類,諸比丘!此處有一類之人,
    正當(害群之馬)如此抑制之時,
    已前進、已返回,
    已前視、已後視,
    已彎曲、已伸直,
    著僧伽梨及缽衣;
    亦類似其他真好之比丘。
    直到(其他)比丘未曾發現其罪過之前。
    以後,若(其他)比丘確實曾發現其罪過之時,
    立刻!當眾人如此知道時──
    (說此類人)『如同──沙門之污染敗壞、沙門之無益穀殼、沙門之穀皮渣滓。』
    當(眾人)如此知道之時,則使驅擯於(僧團)之外。
    其何以故耶?
    勿令污染其他真好比丘之故也!
    〔四、汰假道場 ➥〕
    ﹙➊ 取材譬喻 ☙﹚
    正如,諸比丘!有人(為取材)作七腕尺長之井水管子,持利斧已而欲進入森林。
    每當彼以斧背一一敲打其樹(身)之時,
    於其處,凡是樹(身)中堅固而結實者,若被斧背敲打後,則為堅木之反響;
    又,凡樹(身)中由內部已生腐敗而泄漏者,若被斧背敲打後,則為騷動之反響。
    立刻!切斷樹根;
    既切斷樹根已,又切斷頂端;
    既切斷頂端已,又完善打掃、淨化內部;
    既完善打掃、淨化內部已,又裝上井水管子。
    ﹙➋ 害群之馬 ☙﹚
    諸如此類,諸比丘!此處有一類之人,
    正當(害群之馬)如此抑制之時,
    已前進、已返回,
    已前視、已後視,
    已彎曲、已伸直,
    著僧伽梨及缽衣;
    亦類似其他真好之比丘。
    直到(其他)比丘未曾發現其罪過之前。
    以後,若(其他)比丘確實曾發現其罪過之時,
    立刻!當眾人如此知道時──
    (說此類人)『如同──沙門之污染敗壞、沙門之無益穀殼、沙門之穀皮渣滓。』
    當(眾人)如此知道之時,則使驅擯於(僧團)之外。
    其何以故耶?
    勿令污染其他真好比丘之故也!」
    〈叁、總結 ➲〉
    (世尊偈語:)
    「﹙➊ 觀察良莠 ☙﹚
    僧眾共住應知人──
    猶如惡欲易憤怒;
    偽善憍慢懷惡意,
    嫉妒吝嗇又狡詐。
    ﹙➋ 僻處穢行 ☙﹚
    對人冷靜柔和語,
    一如沙門作言語;
    專於僻處行穢行,
    惡心邪見不恭敬。
    ﹙➌ 棄絕妄語 ☙﹚
    猶如蛇行說妄語,
    根據實情既知彼;
    一切僧團和合已──
    應當全面棄絕彼!
    ﹙➍ 憍慢沙門 ☙﹚
    請擯出沙門渣滓,
    請除掉沙門腐敗;
    由此導向無利益──
    憍慢沙門非沙門。
    ﹙➎ 滅盡苦邊 ☙﹚
    擯出邪惡之意圖──
    包藏禍心之行境;
    依淨者住而清淨,
    直到意念實清淨;
    由此賢智合和僧,
    滅苦邊際當成辦!」』}


《佛遺教經》課誦本【淺譯與解說版】 The Buddha's Last Bequest
── 佛曆 2562.8.18(日)菩提僧團 ──
── 佛曆 2565.5.5(四)更新 ─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