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佛遺教經》解說第40句【汝等比丘!受諸飲食,當如服藥,於好於惡,勿生增減。】 The Buddha's Last Bequest 40

2019082208:00
 
     ★ 菩提僧團所譯的經典,以及巴利佛經,除了幫助他人學習戒律、定力和智慧外,不應該用於其他目的!並請保留:完整的經文內容和參考說明,非常感謝! ★



       

《佛遺教經》淺譯與解說【第40句】( 請調高畫質至15分28秒

    第三品 ✩  飲食知度 Exhortation on the Moderate Use of Food (40~44)

    [40] 汝等比丘!受諸飲食,當如服藥,於好於惡,勿生增減。

    【譯文】{比丘們!接受飲食的供養,應當好像吃藥一樣。
    不論是自己喜歡、還是不喜歡的食物,應當歡喜不可計較!}


    〖解說〗{這是『愛欲蓋』 ➾
    貪愛衣、食、住、藥,這些都是愛欲蓋。

    《相應部經典‧因緣相應‧大品‧子肉經》說示(四食):
    ☆ 四食(四念住之解說、譬喻) ➾
    ① 摶食(觀身念住離五欲繫縛);
    ② 觸食(觀受念住可超越感受);
    ③ 意思食(觀心念住可超越渴愛);
    ④ 識食(觀法念住可超越名色)。
    ★ 什麼叫做:『四食』呢?(就是) ➾
    『「諸比丘!有情或眾生之住、求再生、為資益、有此等之四食。
    四食者何耶?
    『粗或細之摶食、二觸食、三意思食、四識食』是。」』
    ★ 什麼叫做:『摶食』呢?(就是) ➾
    『「諸比丘!應知如何是『摶食』耶?
    諸比丘!譬如有夫婦二人,持少量之糧食,行於曠野之道。
    彼等夫婦愛念者唯有一子。
    諸比丘!彼時夫婦二人來曠野時,
    少量之糧食乏盡、曠野尚餘未竟之旅。
    諸比丘!於是彼夫婦二人作如是思念:
    『我等少量之糧食盡,而此曠野之旅尚餘未竟,
    我等寧殺此愛念之子,作成乾肉片與多汁肉片,
    食子之肉,以完成此曠野之殘旅。勿令三人皆死。』
    諸比丘!彼時彼夫婦二人,殺其愛念之子,
    作成乾肉片與多汁肉片,食子之肉完成此曠野之殘旅,
    彼等食子之肉,搥胸曰:
    『吾子於何處耶?吾一子於何處耶?』
    諸比丘!汝等對其如何思惟耶?彼等為嬉戲而食歟?
    或為愛樂而食歟?或為嗜美而食歟?或為肥滿而食歟?」
    「大德,皆非然。」
    「諸比丘!彼等為行曠野而欲食子肉耶?」
    「大德!唯然。」
    「諸比丘!同此,我謂摶食不可不知。
    諸比丘!完全知道摶食時,於五欲繫縛完全知道貪。
    於五欲繫縛完全知道貪時,不成其結;
    不為結所縛之聖弟子,不再還來此界。」』
    ★ 什麼叫做:『觸食』呢?(就是) ➾
    『「諸比丘!應知如何是『觸食』耶?
    諸比丘!譬如一無皮之牛,欲依住於道路之端,
    依道路之端之彼等生物,噉其牛。
    欲依住於樹下,依樹下之彼等生物噉其牛。
    欲依住於水中,依水中之生物,噉其牛。
    依住於虛空,依虛空之生物,噉其牛。
    諸比丘!彼無皮之牛,依住之處,則為依止其處之生物所噉。
    諸比丘!同此,我謂觸食不可不知。
    諸比丘!完全知道觸食時,
    則完全知道三受──苦受、樂受、捨受;
    完全知道三受──苦受、樂受、捨受時,
    我謂聖弟子,絕無比此更上之超越!」』
    ★ 什麼叫做:『意思食』呢?(就是) ➾
    『「諸比丘!應知如何是『意思食』耶?
    諸比丘!譬如一炭火坑,深超人身,炭火充滿,無煙而熾燃。
    爾時一人,欲生不希死,欲樂厭苦。
    時有二力士各以手將彼捉住,將投入炭火坑中。
    諸比丘!爾時,彼人之心遠矣,將思願遠矣,大望應遠。
    所以者何?
    諸比丘!彼人作是念:
    『我墮此炭火坑中,因其入死,至死為苦。』
    諸比丘!同此,我謂意思食不可不知。
    諸比丘!完全知道意思食時,
    則完全知道三渴愛──慾愛、有愛(色愛)、
    無有愛(無色愛、梵行求);
    完全知道三渴愛──慾愛、有愛、無有愛時,
    我謂聖弟子,絕無比此更上之超越!」』
    ★ 什麼叫做:『識食』呢?(就是) ➾
    『「諸比丘!應知如何是『識食』耶?
    諸比丘!捕犯罪之盜賊,送至王前示曰:
    『大王!犯罪之盜賊帶到,王宜科彼以所欲之刑罰。』
    王如是謂於彼等曰:
    『且去!汝等將此人,午前以百矛相擊刺。』
    於是,午前以百矛擊刺彼!
    時至日中,王如是云:
    『喂!彼人如何耶?』
    『大王!彼尚生存。』
    王如是言彼等云曰:
    『且去!於日中對彼,再以百矛相擊刺。』
    於是,日中以百矛擊刺彼!
    屆時,王於暮時如是云:
    『喂!彼人如何耶?』
    『大王!彼尚生存。』
    王如是言彼曰:
    『且去!汝等將彼人,於暮時再以百矛相擊刺。』
    於是,暮時再以百矛擊刺彼。
    諸比丘!對其作如何思惟耶?
    彼人,因一日被三百矛相擊刺,已經驗苦、憂耶?」
    「大德!以一矛相擊刺,即已經驗苦、憂矣,
    何云經三百矛相擊刺耶?」
    「諸比丘!同此,我謂不可不知識食。
    諸比丘!完全知道識食時,則完全知道名色;
    完全知道名色時,我謂聖弟子,絕無比此更上之超越!」』}


《佛遺教經》課誦本【淺譯與解說版】 The Buddha's Last Bequest
── 佛曆 2562.8.18(日)菩提僧團 ──
── 佛曆 2565.5.5(四)更新 ─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