★ 菩提僧團所譯的經典,以及巴利佛經,除了幫助他人學習戒律、定力和智慧外,不應該用於其他目的!並請保留:完整的經文內容和參考說明,非常感謝! ★
《佛遺教經》淺譯與解說【第1句】(
請調高畫質至1分20秒)
《佛遺教經》課誦本 The Buddha's Last Bequest
【禮佛偈】 Buddhabhivandana Devotion
(現在讓我們合掌,誦禮佛偈!)
皈命於世尊、應供阿羅漢、獨覺自現證、平等正覺者。
(合掌三頌!)
天上天下無如佛,十方世界亦無比。
世間所有我盡見,一切無有如佛者!
南無三界導師、四生慈父、人天眼目、轉無上輪──
南無佛!南無法!南無僧!南無戒!
【早晚課】 The Buddhist Daily Devotions
㈠ 皈依三寶 Refuge in the Triple Gem
(現在讓我們合掌,三皈依禮!)
我以佛陀為皈依處;
我以聖法為皈依處;
我以僧伽為皈依處。
第二次,我以佛陀為皈依處;
第二次,我以聖法為皈依處;
第二次,我以僧伽為皈依處。
第三次,我以佛陀為皈依處;
第三次,我以聖法為皈依處;
第三次,我以僧伽為皈依處。
㈡ 禮敬佛寶 Salutation to the Buddha
(現在讓我們合掌,禮讚佛陀!)
這樣,他成為世尊是:
應供阿羅漢、正等正覺者、明行足、善逝、世間解;
無上士、調御丈夫、天人師、佛陀、世尊。
㈢ 禮敬法寶 Salutation to the Dhamma
(現在讓我們合掌,禮讚聖法!)
這是,世尊所善說:
自見、無時、來見、引導、智者各自證知。
㈣ 禮敬僧寶 Salutation to the Sangha
(現在讓我們合掌,禮讚僧伽!)
善行者是世尊的聲聞眾,正行者是世尊的聲聞眾;
智行者是世尊的聲聞眾,敬行者是世尊的聲聞眾;
這是四雙、八輩!他們是世尊的聲聞眾:
值得供養、值得供奉、值得奉施;
值得合掌禮敬在世間無上的福田。
㈤ 受學五戒 Learning the Five Precepts
➊ 我要受持不殺生的學處;
➋ 我要受持不偷盜的學處;
➌ 我要受持不邪婬的學處;
➍ 我要受持不妄語的學處;
➎ 我要受持不飲酒的學處。
㈥ 受學十戒 Learning the Ten Precepts
➊ 我要受持不殺生的學處;
➋ 我要受持不偷盜的學處;
➌ 我受持不非梵行的學處;
➍ 我要受持不妄語的學處;
➎ 我要受持不飲酒的學處;
➏ 我受持不非時食的學處;
➐ 我要受持不歌舞的學處;
➑ 我受持不裝飾花香學處;
➒ 我受持不睡高廣床學處;
➓ 我受持不接受金錢學處。
㈦ 懺悔過失 Repentance of Faults
➊ 啊!世尊!
您是無上智慧圓滿之佛,請您慈悲原諒;
若我不謹慎,犯了身語意的罪過,乃我之缺點。
祈佛慈悲,容我懺悔清淨喲!
➋ 啊!聖法!
您是不待時節現見之法,請您慈悲原諒;
若我不謹慎,犯了身語意的罪過,乃我之缺點。
祈法慈悲,容我懺悔清淨喲!
➌ 啊!僧伽!
您是正確修行至高之僧,請您慈悲原諒;
若我不謹慎,犯了身語意的罪過,乃我之缺點。
祈僧慈悲,容我懺悔清淨喲!
往昔所造諸惡業,皆由無始貪瞋痴;
從身語意之所生,一切我今皆懺悔!
㈧ 迴向正覺 Transfer Merit to Enlightenment
以我所有修行功德──
願我遠離惡緣,常親近善知識;
得令智慧增長,直到圓成涅槃。
稽首三界尊,皈命現在佛;
我今捨自諦,受持正法律;
上報四重恩,下濟三途苦;
若有見聞者,悉發清淨心;
盡此一報身,速疾成正覺。
我皈依於佛陀,涅槃無衰退;
我皈依正法律,具足慚與愧;
我皈依賢聖僧,熱心尊敬學!
南無佛!南無法!南無僧!南無戒!
(禮畢放掌。)
♨ 第一篇 說法緣起 Occasion (1~3)
[1] 釋迦牟尼佛,初轉法輪,度阿若憍陳如;最後說法,度須跋陀羅。
【譯文】{佛陀世尊在菩提伽耶的菩提樹下修行;因為徹悟四聖諦真理,所以成就無上正覺。
然後,祂來到鹿野苑初次教導四聖諦的無上法門,讓阿若憍陳如等五位比丘先後成就阿羅漢。
經過近五十年漫長的說法歲月,世尊在拘屍那羅,教導了最後一位弟子須跋陀羅成為阿羅漢。}
〖解說〗{★ 什麼叫做:「四聖諦」呢?四聖諦(就是)第一義諦 ➾
➊ 苦聖諦(生老病死);➋ 集聖諦(貪瞋痴);
➌ 滅聖諦(涅槃智慧);➍ 道聖諦(八正道)。
《相應部經典‧諦相應‧拘利村品‧世間經》說示(四聖諦的意義):
「〔一、四聖諦之總說:〕
諸比丘!有此四諦,聖者之真理。
以何為四(聖諦)耶?即──
❶ 苦聖諦;
❷ 苦之集聖諦;
❸ 苦之滅聖諦;
❹ 到達苦滅之道跡聖諦是。
〔二、四聖諦之意義:〕
於此(人天八眾中──)
① 天界(忉利天眾以上),
② 魔界,
③ 梵界,
④ 沙門,
⑤ 婆羅門,
⑥ 人類(剎帝利眾、居士眾等),
⑦ 天神(四大王天),
⑧ 非人(天龍八部);
實以如來為聖者。
故名(聖者之真諦)為:『聖諦』。
〔三、四聖諦之實踐:〕
是故,諸比丘!
⑴ 於『此是苦』,應遂行修習!
⑵ 於『此是苦之集』,應遂行修習!
⑶ 於『此是苦之滅』,應遂行修習!
⑷ 於『此是到達苦滅之道跡』,應遂行修習!」
《相應部經典‧諦相應‧拘利村品‧應遍知經》說示(四聖諦的說明):
☆ 四聖諦之責任 ☞
① 苦聖諦 ➾ 應被正知;
② 集聖諦 ➾ 應被征服;
③ 滅聖諦 ➾ 應親自經歷;
④ 道聖諦 ➾ 應被修習。
「〔一、四聖諦之總說:〕
諸比丘!有此四諦,聖者之真理。
以何為四(聖諦)耶?即──
❶ 苦聖諦;
❷ 苦之集聖諦;
❸ 苦之滅聖諦;
❹ 到達苦滅之道跡聖諦是。
諸比丘!此等四諦,是聖者之真理。
〔二、四聖諦之目的:〕
諸比丘!然而,此等四聖諦,
⑴ 有應被正知之聖諦;
⑵ 有應被征服之聖諦;
⑶ 有應親自經歷之聖諦;
⑷ 有應被修習之聖諦。
〔三、四聖諦之責任:〕
諸比丘!何為應被正知之聖諦耶?
諸比丘!⑴ 『苦聖諦』應被正知;
⑵ 『苦之集聖諦』應被征服;
⑶ 『苦之滅聖諦』應親自經歷;
⑷ 『到達苦滅之道跡聖諦』應被修習。
〔四、四聖諦之實踐:〕
是故,諸比丘!
⑴ 於『此是苦』,應遂行修習!
⑵ 於『此是苦之集』,應遂行修習!
⑶ 於『此是苦之滅』,應遂行修習!
⑷ 於『此是到達苦滅之道跡』,應遂行修習!」
《小部經典‧法句經‧老品‧佛陀證悟偈》說示(滅盡生死的渴愛):
〝① (一五三偈:)
「雖累世輪迴(當經歷不斷出生過程),
未發現流轉(雖在輪迴中卻找不到)──
遍求造屋者(尋找誰在建造五蘊屋)?
輾轉生苦蘊(不斷重覆的生死苦海)!」
② (一五四偈:)
「已見造屋者(當建屋的人已被發現),
蘊屋不再造(你再也不造五蘊屋了)!
椽桷皆打破(結縛等助緣皆已破壞),
棟梁已不為(無明毒刺已連根拔除);
心既證無為(心已達到離行的涅槃),
愛盡達中道(實現滅盡渴愛的中道)。」
(❄ 法句經故事:佛陀的讚美偈 ~☺)
瞿曇家的悉達多太子是淨飯王和摩耶夫人的兒子。
二十九歲時出家修行,追求究竟的正法。
出家後的前六年,他在恆河附近遊行,親近著名的宗教師,學習他們的理論和修行方法。
他也修習嚴厲的苦行,但發現這些方法都不是究竟法,於是決心尋找自己的理論和修行方法。
從此以後,他放棄苦樂兩種極端的修行,發現(不執著苦樂的)中道,而證得究竟涅槃。
中道就是八正道。
一天夜晚,悉達多王子在尼連禪河邊的菩提樹下開悟了,那一年他三十五歲。
當天初夜,他明白自己的過去世(宿世明);
中夜時,他證得天眼(天眼明);
後夜時,他證悟緣起法(漏盡明)。
所以第二天,天剛亮的時候,他已經由於自己的努力和智慧究竟明白四聖諦:苦、集、滅、道。
從此人們稱呼他瞿曇佛(瞿曇,或譯為:喬達摩)。〞
《中部經典‧根本法門品‧第二經‧一切漏經》說示(漏盡並非不知不見):
「比丘們!我說:
『由於認知、因為看見,而有諸漏滅盡;不是由於不知!不是因為不見!』
比丘們!我說:
『由於認知什麼?因為看見什麼?而有諸漏滅盡呢?』
『如理作意』──如理性且注意,與『非理作意』──非理性且注意:
比丘們!由於非理作意,那麼──未生諸漏,將會生起;已生諸漏,將會增長。
比丘們!由於如理作意,那麼──未生諸漏,將會不生;已生諸漏,將會消失。」}
《佛遺教經》課誦本【淺譯與解說版】 The Buddha's Last Bequest
── 佛曆 2562.8.18(日)菩提僧團 ──
── 佛曆 2565.5.5(四)更新 ──
── 佛曆 2565.5.5(四)更新 ─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