★ 菩提僧團所譯的經典,以及巴利佛經,除了幫助他人學習戒律、定力和智慧外,不應該用於其他目的!並請保留:完整的經文內容和參考說明,非常感謝! ★
《佛遺教經》淺譯與解說【第17句】(
請調高畫質至5分40秒)
[17] 戒是正順、解脫之本,故名:『波羅提木叉!』
【譯文】{嚴格持守清淨戒律,是一切善行的根本──
經由八聖道分通往解脫、到達涅槃大海的唯一正道;
所以,清淨的戒律又稱為──解脫到達彼岸的根本!}
〖解說〗{八聖道分是四聖諦的『道聖諦』。
『道聖諦』也叫做『八正道』就是──
➊ 正見;➋ 正思惟;➌ 正語;➍ 正業;
➎ 正命;➏ 正精進;➐ 正念;➑ 正定。
《長部經典‧大品‧第二十二經‧大念住經》說示(八聖道分):
〝比丘們!什麼是『到達苦滅之道跡聖諦』呢?
那就是『八聖道分』,也就是──➊ 正見、➋ 正思惟、➌ 正語、➍ 正業、➎ 正命、➏ 正精進、➐ 正念、➑ 正定。〞
★ 什麼叫做:『正見』呢?(就是) ➾
如實智見:四聖諦。以及,去除疑惑、無我、無身見、四不壞信。
正見,也叫做:『類智』或『四諦智』。
(它相當於:十聖居之一的已斷五支;九清淨的見清淨、斷疑清淨、道非道智見清淨、道跡智見清淨、智見清淨;五法蘊身的慧蘊。)
〝凡是,比丘們!➊ 洞察:『苦聖諦』、➋ 洞察:『苦之集聖諦』、➌ 洞察:『苦之滅聖諦』、➍ 洞察:『到達苦滅之道跡聖諦』。
比丘們!這就叫『正見』。〞
★ 什麼叫做:『正思惟』(正思)呢?(就是) ➾
如理思惟、無害思惟、有慚有愧,慎思四依:斷惡修善之思惟。
正思惟,也叫做:『正思』。
(它相當於:十聖居之七的濁思已淨;九清淨的道非道智見清淨、道跡智見清淨、智見清淨;五法蘊身的慧蘊。)
〝➊ 『離愛欲』之思惟,➋ 『無瞋心』之思惟、➌ 『不害人』之思惟。
比丘們!這就叫『正思惟』。〞
★ 什麼叫做:『正語』呢?(就是) ➾
➊ 不妄語;➋ 不離間語;➌ 不粗惡語;➍ 不雜穢綺語。
(它相當於:十聖居之五的已捨自諦;九清淨的戒清淨;五法蘊身的戒蘊。)
〝➊ 遠離『妄語』、➋ 遠離『離間語』、➌ 遠離『粗惡語』、➍ 遠離『雜穢綺語』。
比丘們!這就叫『正語』。〞
★ 什麼叫做:『正業』呢?(就是) ➾
身業、語業、意業,三業要守戒──諸惡莫作,眾善奉行。
身行、語行、心行,三行要清淨──自淨其意,是諸佛教。
(它相當於:十聖居之二的具足六支;九清淨的戒清淨;五法蘊身的戒蘊。)
〝➊ 遠離『殺生』,➋ 遠離『不與取』,➌ 遠離『邪婬』。
比丘們!這就叫『正業』。〞
★ 什麼叫做:『正命』呢?(就是) ➾
不以違反倫理道德、五戒、僧眾戒律為條件來謀取生計。
(它相當於:十聖居之六的求已斷盡;九清淨的戒清淨;五法蘊身的戒蘊。)
〝聖弟子:『不以,錯誤方式營取生活;而以,正確方式經營生活。』
比丘們!這就叫『正命──正當活命』。〞
★ 什麼叫做:『正精進』(正勤)呢?(就是) ➾ 四正勤、五根、五力。正精進,也叫做:『正勤』。
(它相當於:十聖居之四的慎思四依;九清淨的心清淨;五法蘊身的定蘊。)
〝比丘們!比丘下定決心,精進努力,振奮心志,全力以赴:
『➊ 防惡──防止未生之惡行、不善心念』令不生起;
下定決心,精進努力,振奮心志,全力以赴:
『➋ 斷惡──捨離已生之惡行、不善心念』令永斷除;
下定決心,精進努力,振奮心志,全力以赴:
『➌ 修善──開展未生之善行及心念』令其生起;
下定決心,精進努力,振奮心志,全力以赴:
『➍ 成善──保持已生之善行及心念』令不退失;
不惑亂、增長幸福、成熟廣大、修習圓滿。
比丘們!這就叫『正精進』。〞
★ 什麼叫做:『正念』呢?(就是) ➾
四念住、七菩提分。
(它相當於:十聖居之三的心念一護;九清淨的心清淨;五法蘊身的定蘊。)
〝比丘隨時,➊ 在身體中,詳細觀看、立即發現(五蘊)身體,持續保持熱誠、正知、正念,於此──(身心)世界中,應可除去過去之貪愛、憂惱!
隨時,➋ 在感受中,詳細觀看、立即發現(苦樂)感受,持續保持熱誠、正知、正念,於此──(身心)世界中,應可除去過去之貪愛、憂惱!
隨時,➌ 在內心中,詳細觀看、立即發現種種心意,持續保持熱誠、正知、正念,於此──(身心)世界中,應可除去過去之貪愛、憂惱!
隨時,➍ 在諸法中,詳細觀看、立即發現佛法真理,持續保持熱誠、正知、正念,於此──(身心)世界中,應可除去過去之貪愛、憂惱!
比丘們!這就叫『正念』。〞
★ 什麼叫做:『正定』呢?(就是) ➾ 四靜慮、四神足、四無量心。
(它相當於:十聖居之八的身行寂靜;九清淨的心清淨;五法蘊身的定蘊。)
〝➊ 比丘捨離慾愛、不善法,有尋、有伺,由『離生喜、樂』,達初禪而住;
➋ 尋、伺停止,內心完全明淨,心成一境,無尋、無伺,由『定生喜、樂』,達第二禪而住;
➌ 更捨離喜而住,正念正知,身感無喜之樂,如同諸聖者所說:『捨念樂住』,達第三禪而住。
➍ 其次,捨樂離苦,以前所感受之喜、憂皆滅故,成為不苦、不樂、『捨念遍淨』,達第四禪而住。
比丘們!這就叫『正定』。
比丘們!這就叫『到達苦滅之道跡聖諦』。〞
《中部經典‧雙小品‧第四十四經‧有明小經》說示(八聖道分):
『〔一〕「聖尼!云何為『八聖道分』?」
「居士毘舍佉!此『八聖道分』即:『➊ 正見、➋ 正思惟、➌ 正語、➍ 正業、➎ 正命、➏ 正精進、➐ 正念、➑ 正定』也。」
〔二〕「聖尼!『八聖道分』是有為、抑是無為耶?」
「居士毘舍佉!『八聖道分』是有為也。」
〔三〕「以『八聖道分』攝三法蘊耶?抑以三法蘊攝『八聖道分』耶?」
「居士毘舍佉!不以『八聖道分』攝三法蘊,
居士毘舍佉當以三法蘊攝『八聖道分』。
居士毘舍佉!『③ 正語、④ 正業及⑤ 正命』,此等諸法為➊ 『戒蘊』所攝;
『⑥ 正精進、⑦ 正念及⑧ 正定』,此等諸法為➋ 『定蘊』所攝;
『① 正見及② 正思惟』,此等諸法為➌ 『慧蘊』所攝。」
〔四〕「聖尼!云何為定?云何為定之禪相?云何為定之助緣?云何為定之修習?」
「居士毘舍佉!➊ 得『一心頂點、最初心意』是定也;➋ 『四念住』為定之禪相也;➌ 『四正勤』為定之助緣也;
➍ 以上諸法之『練習、修習、多所作』,是定之修習也。」
〔五〕「又,聖尼!有幾何之行耶?」
「居士毘舍佉!有此等之三行,即:『➊ 身行、➋ 語行、➌ 心行』也。」
〔六〕「聖尼!云何為身行?云何為語行?云何為心行?」
「居士毘舍佉!➊ 『入出息』為身行也;➋ 『尋、伺』為語行也;➌ 『想及受』為心行也。」
〔七〕「聖尼!何故入出息為身行耶?何故尋、伺為語行耶?何故想及受為心行耶?」
➊ 「居士毘舍佉!入出息為屬於身者也,此等諸法,為繫縛於身者也,是故入出息為『身行』也。
➋ 居士毘舍佉!尋、伺於先而後發語,是故尋、伺為『語行』也。
➌ 想與受是屬於心,此等諸法,為繫縛於心者也,是故想及受為『心行』也。」』}
《佛遺教經》課誦本【淺譯與解說版】 The Buddha's Last Bequest
── 佛曆 2562.8.18(日)菩提僧團 ──
── 佛曆 2565.5.5(四)更新 ──
── 佛曆 2565.5.5(四)更新 ──